• 首页
  •   >   学院新闻
  •   >   正文
  • 学院新闻

    我和成大广编这十年⑪|伏东海: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在田野中成长

    [成大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动学院]    发布日期:2022-10-21    浏览次数:

    本网消息(图/文:伏东海  责编:陈扬)



    一、 从田野中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发文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然后为何者云云。当时年少无知的我心里想着,农民招你惹你了?当我在影视这条路走的越久,慢慢发现,我也是一个农民。

    至于农民这件事应该小时候就有了“苗头”。小时候山西的太阳特别毒辣,知了猴都叫得差点失了声。我还带着小伙伴们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一个工厂到另一工厂。路是黑的,树上叶子是黑的,我们也是黑的。

    后来到北京读书,我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不用喊着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口号。我依然在后海边的长椅上睡过觉,也在通惠河边的平房区拍过照。

    再后来,我似乎被激发了“野性”,开始各个地方跑,各个地方拍。除了北京,我几乎跑遍了所有省份。我知道我爱上了“在路上”,爱上了“田野”。

    这是影视专业带给我的。

    这也是我骨子里的。

    我知道。


    二、 到田野中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何以为家”

    北京到成都,1800公里。

    成都,的确是“一个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

    那时候我们学院的名字叫“艺术学院”。

    每次学生放假都要坐15路公交,称之为“进城”。

    彼时的成大还是建立在“田野”上的学校。

    可是不管走多远,

    “成都大学站”是返程的终点站,

    “四教”是永远的“家”。


    音乐舞蹈系和影视系组成的艺术学院合影(2015年)

    (二)“花样年华”

    没有人天生是老师,就像没有人天生会种植一样。

    我没有想到,学生居然没有看出我是农民的样子。

    他们说我“红”了。



    彼时还有隔壁的“成大王思聪”,隔壁的隔壁有“成大彭于晏”。

    电影史、摄影、摄像、电视节目赏析、电视编辑、影视导演……

    拉片、策划、分镜、改片、刷夜、外拍、典礼……

    我们都是快乐的。


    (三)“阳光灿烂的日子”

    摄影的美好在于为了不被忘却的决定性瞬间。

    快乐容易忘记,摄影却能够唤醒快乐的记忆。

    走出课堂,走到更广阔的课堂,每个人都是光。

    我们一起体验过:

    螺髻山的两季分明,泸沽湖的草长莺飞。

    毕棚沟的原始森林,大渡河的咆哮奔涌。

    我们也还记得:

    行走路上的泡面,山中农家的腊肉,

    桃坪羌寨的篝火,甲居藏寨的白塔。

    行走本身的意义就是无意义的走,

    回忆本身的意义就是无意义的想。

    16级广编开始,每一年的《数码摄影与制作考查》:

    都是阳光的味道,

    都是快乐的味道,

    都是青春的味道,

    都是田野的味道。


    摄影考查采风(毕棚沟2018

    现场教学(毕棚沟2018

    实践成果摄影展(2017

    指导的学生参加“创业训练计划”答辩后(2016

    和优秀毕业生杨磊在其工作地谈合作(2021)



    (四)“黄土地”

    电影带我人生第一次震撼的是《黄土地》:

    朴实的黄土,朴实的翠巧,

    朴实的镜头,朴实的配乐。

    影像带给我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我也懂得了为什么我会感动得稀里哗啦:

    《牧马人》《芙蓉镇》《小城之春》……

    后来我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影像:


    拍摄《四川新闻网》项目系列短视频《筑梦70年 我与祖国共成长》(2019

    拍摄系列红色短视频《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船工精神》2020

    拍摄系列扶贫短视频《大渡河畔春暖花开》(2019

    “四川艺术基金” 《讴歌红色四川,寻找船工精神——纪念红军

    强渡大渡河 85 周年摄影创作》拍摄(2020


    三、 在田野中成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卧虎藏龙”

    一个木不是森林,一颗禾不是稻田。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英雄的豪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农民的浪漫。

    每当指导的学生有成绩的时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才变得像分吃西瓜一样具体。


    向金莉等同学大一时作品《妈妈的就饭盒》获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二等奖,而后获奖无数(2018

    母丹等同学作品《川流不息》获得蓝桥杯大赛全国二等奖,并获奖无数(2022

    车婧蕾等同学的作品《木头人》获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一等奖(2020

    李思齐等同学的项目获“挑战杯”全国三等奖(2021


           目前,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各级奖项150多项,获10余次“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1项,省级研究立项2项。论文获奖5项,作品省级媒体发表2项。


    (二)“甜蜜蜜”

    甜蜜不仅仅是一种味觉,而是,至少是一种触觉,

    这更适用于面对收获的农人而言。

    背书滚瓜烂熟的村童,嬉闹追打中消失的钟声。

    犁田奔忙如斯的耕牛,日落而息后诱人的炊烟。

    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教学改论文1篇,主持立项校教改项目1项,课程思政课题1项。获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全国高校数字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作品4项登录“学习强国”和“央视频”平台、《学习强国》平台获奖奖1项,中国高等影视学会20-21年度影视推优项目三等奖。获得成都大学2020年度“青椒计划-青年教学名师”称号。

    每次看这些文字,就像玉米的纹路,也像稻子的毛刺,更像青橙的酸涩……


    “四川艺术基金”项目(2020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0

    全国高校数字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21

    作品登录《学习强国》《央视频》平台(2021

    成都大学“青椒计划-青年教学名师”2021


    植物离不开阳光,鱼儿离不开溪水,花儿离不开蜜蜂,庄稼离不开雨露。

    我还记得(时间顺序):王珏殷院长教学引领和支持,郭道荣院长的谦和和支持,苟强诗书记的交流和对诗,刘倩老师的知性和投喂,刘晓萍老师的温柔和带领,邓瑶主任的沟通和交流,李姝老师的热心和谦逊,张娟院长的魅力和带领,李茂华主任的学术带领和支持,陈扬书记的智慧和支持,刘彤院长的项目带领和鼓励,以及孙明老师一直的实践课外出陪伴,周子渝等系里很多老师一起开心的日子!此刻也怀念颜红老师……


    牵头在成都电视台建立实习实践基地(2016)

    牵头在石棉县融媒体中心建立实习实践基地(2020)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影视与动画学院特聘院长周星教授等领导到工作室参观(2021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我们共有的标签。

    我和我的朋友们嗅到了:“未来,已来”!


    四、 结束语


    有人说,“为了荣誉。”

    可是我知道:

    作为一个农民,最爱的:

    仅仅是泥土,

    仅仅是成长,

    仅仅是花开,

    仅仅是成果。


    这些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田野。










    关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