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学院新闻
  •   >   正文
  • 学院新闻

    我和成大广编这十年⑮|刘彤:三全育人是题目,实践教学做文章

    [成大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动学院]    发布日期:2022-10-28    浏览次数:

    本网消息(图/文:刘彤  责编:陈扬)



    刘彤系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示范专业、示范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其团队主要聚焦地方高校院系层面微观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院系是高校基层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院系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微观三全育人体系”构建,重点在有组织的课堂,关键在有组织的教学,核心在有组织的实践,根本在有组织的研究。

    成都大学是一所城市型大学,我所在的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一流专业、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所带的团队是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这些年来,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奔向田野挖掘题材、感受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微观三全育人模式”,有效解决“三全育人”在高等教育“最后一公里”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地将培养专业人才作为目标,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不足。二是课程体系片面注重专业化,课程德育的指向性不强。三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过度强调知识传授,相对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四是教学管理机制中立德树人的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现象普遍,难以汇聚教学、科研、思政和党建合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祖国的四川大地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同学们关心的事。暑假,在学院党委的统一谋划下,师生们扛着摄像机,走遍四川21个市州,跨越10000多公里,用短片记录21位生于1949年老人的故事。他们大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平凡人: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在高山峡谷中修建大坝,自述“掉下去也是英雄”;有的把青春献给防疫站,用十年时间走遍全省,实现“建立完整的疟疾病档案资料”的誓言;有的义务种树30年,要让“荒山成为绿肺”……透过老人们的讲述,90后、00后的学生们看到时代发展的巨变,以及推动巨变背后的力量。鲜活的人物故事引发社会关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集中推出了学生们的微视频作品。


    刘彤老师主持策划“筑梦70年我与祖国共成长”系列视频电子书项目,在教学工作室探索推进“微观三全育人”,学习强国四川平台开辟专栏


    《四川日报》专题报道刘彤老师主持的假期实践项目



    2020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85周年,85年过去了,大渡河边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是同学们想去了解的事。师生们把课堂“搬”到了四川雅安市石棉县的大渡河边,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采访和拍摄85年前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老船工后代,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话大渡河边的沧桑巨变。一组组精美的照片、一部部饱含深情的视频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引发青年学生的广泛热情,5集“脱贫攻坚”短视频“大渡河畔春暖花开”登录学习强国四川平台。此外,2020年,央视频新媒体平台开辟专栏,集中展播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生们50余部讲述四川成都草根人物辛勤奋斗、扎根一线的视频作品。


    教育部官网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与机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学们又开始忙乎起来:“90后眼中的四川党史故事”研究组选定了王光祈、吴玉章、王右木、童庸生、江竹筠、赵一曼、张思德等7个人物,运用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观察、实物分析、田野等方法深入研究这些人物,用学生的视角、年青的视角去解读英雄的当代价值;“入党誓词变迁史”研究组,用绘本的形式描绘出建党100年来“入党誓词”的6次细微变化,用大色块少线条的风格串联起一件件典型的事、一个个英雄的人;“党的电影小组”研究组为学校的“四史教育”提供原创成果,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在新旧更替的战争年代中风雨飘零,为改变良莠不齐的电影现状,由夏衍、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组成的电影小组在党的指导下带着既定的左翼电影意识悄然进入电影界……


    国家民委表彰刘彤老师指导的假期社会实践成果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表彰刘彤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今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我所在的团队完成了“国产动画中的英雄人物研究”课题,本研究透过国产动画中的英雄角色塑造、对外传播等问题,一方面试图发掘动画英雄角色的普世化价值,为国产动画的创作提供借鉴,另一方面试图将中华英雄形象与国际文化链接在一起,为国内动画的民族化特点抒写和走出去提供路径借鉴,年底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在2022年还启动了四个项目:一是《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四大融合困境与“在地化”突围》,通过对四川省民族地区1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证考察调研,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的多点发力大而全、多头指挥不通畅、理念缺失显瓶颈、人才引留用成困局等四大融合困境,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成果发表在CSSCI期刊《传媒》上。二是《成大“五老”成长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拟通过口述、白描的形式,全面记录成大“五老”的学术成长史、道德养成史和传奇经历史,以期获得生动、一手的“校本”研究资料,形成影像、文字、图片和研究报告等四类文本成果,为社会媒体和学校官网提供新闻素材,为校史馆提供影像资料,为有关部门强化高校德育主体力量、丰富高校德育典型资源、拓宽高校德育场域空间等提供参考。三是《成大“光荣在党50年”老同志党建经验口述挖掘、整理与研究》,搭建两个拍摄团队,每个团队分别包含摄像、灯光、访谈、策划、统筹、录音、制作等人员,在统一思想、统一规范、统一进度的“三统一”的基础上,完成10名“光荣在党50年”老同志的访谈及影像采集,并将前期采访资料进行四个维度的深挖,即:兼具完整性和传播性的影像文本深挖,兼具传神性和高清度的图册文本深挖,兼具可读性和情感性的文字通讯稿深挖,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对策建议文本深挖。四是《四川听障青少年电视媒介使用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四川21个地市州分别选取1所特教学校,主要对其6、7、8年级所有学生进行整体调研,对不同年龄段、性别等人群的特征归纳、提取和描述,挖掘出影响其信息接受的不同因素及相互关系、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为如何建设特殊群体信息无障碍保障体系提供对策建议。


    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刘彤老师解读在美丽四川建设中融入“互联网思维”


    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刘彤老师解读推动“云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转型


    川观新闻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深挖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发出文化自信的“四川声音”》


    川观新闻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经验、问题与建议:四川省县级融媒体“战疫”传播力考察》


    《四川日报》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读者、作者、师者》,介绍推进课程思政的案例


    CSSCI、北大核心期刊《传媒》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传媒类“专业思政”建设的三个突破口》,总结凝练专业思政建设思路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理论研究”栏目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意识·能力·资源·协同——高校“课程思政”的四维空间》,提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综合改革的思路


    四川新闻网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传媒专业“融合工作室”模式构建思考》


    四川省教育厅网站刊发刘彤老师署名文章《着力挖掘“双带头人”在高校思政中的“双主体”育人功能》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论文要写在大地上,实践是一篇好文章,我们还将继续带领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这门金课中,体悟社会变迁,感受美好生活。林语堂先生曾言:“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中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关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