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洁 来源:动画系 审核:张娟
6月25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中国传统皮影数字化创新人才培训”邀请到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动画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余春娜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数字智能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皮影戏的应用传播》的课程。这次课程不仅丰富了学员们的理论知识,也开拓了他们的实践视野。
余春娜教授与学员们一同欣赏动画作品《老年画》,共同探讨了非遗文化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转译与创新,提出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非遗文化,并促进其创新发展。余春娜教授还结合皮影戏的发源、兴衰、内核,梳理了皮影戏的历史。
余春娜教授还以电影《活着》为例,分析电影中的皮影意象。她认为整个电影就是一部暗藏在皮影中的时代悲欢。 余春娜教授提出数字艺术是一种将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创新性与表现力,它跳出了对艺术的传统认知,使艺术不局限于何种材质、何种形式,甚至何种时空,为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余春娜教授强调了数字化转译过程中人与人的传承的重要性,认为技术是手段,而人的理解和传承才是关键。她提出,中国传统艺术并非完全的抽象,也非彻底的具象,而是两者之间一种微妙的、独有的意象。这种微妙的似是而非、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受到了中国上千年中庸之道的影响。这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种亘古不变、不受时间侵蚀的交流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表达形式,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日下午,余春娜教授从剧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和作品最后的呈现几个方面对每个小组进行了细致的辅导。余春娜教授的点评帮助学员们开阔了思路,找到了创作的正确方向,让大家深受启发和鼓舞。
编辑:谭运环 责编:陈扬